最近打車APP很火,昨天下班后打車回家,順嘴問司機用不用打車軟件,他說他在用嘀嘀打車。在這趁熱說說我對打車app的看法,
它面臨的那么點小困境
1、政策。這個諸位應該比我清楚,政策與政績是掛鉤了,政績與風險是成反比的。在一個每次提價都要經(jīng)過聽證會后層層批示審核才能執(zhí)行的行業(yè),你想搞點花頭,你自己說,容易嗎?政策可以允許自然形成的狀態(tài)所在,但它不太會愿意接受你要改變這個狀態(tài),并且你還無法保證會變得更好的前提下。政策永遠不會愿意承擔責任,所以風險永遠與你相伴。假如我要黑打車app的話,策劃一起出租車車禍,原因就是司機在看app找生意的時候不小心撞了,找?guī)准颐襟w報道下,花點錢雇點水軍在網(wǎng)上鋪一輪,連搞兩三次,你看政策會不會有反應。
2、以電招為代表的各種協(xié)會以及掛靠政策的機構的集團利益。打車app會觸及到他們的利益這是不爭的事實,他們多少在當?shù)囟加行╆P系的,無論是出租車公司也好,政策也好,關系肯定比你溜,相當于地頭蛇級別,你去跟他們拼一拼吧,有的玩的。更可恨的是,一山還有一山高,每個城市不一樣,都有自己的地頭蛇,你沒法一勞永逸。
3、出租車公司。你的不可缺少的一方用戶就是出租車司機,按理說他們算是出租車公司的員工,也就是出租車公司的資源,你用別人的資源,為自己賺錢,而且出租車公司還沒分到,它,會同意嗎?它肯定不會提高份子錢,那它就應該轉過來對你說:給我來一杯。
4、無法復制式攻占市場。其實上面已經(jīng)有提到了,不一樣的城市,不一樣的風土人情,不一樣的現(xiàn)狀,不一樣的政策制度,不一樣的關系和利弊。你一個城市成功了,但是你是方式無法復制,就像嘀嘀和快的,攻下北京和攻下杭州的城市就是不一樣的。
關于它的用戶
由于打車方人群廣泛,難以概述,所以就說說另一方——出租車司機
1、在所在的城市算是低收入人群,對金錢利益敏感,他們不是大學生,也不是白領,一般都有家有口的,他們可能一個月能賺個幾千塊,但抽的煙可能是點8中南海(不敢詆毀文藝青年的圣煙,只是借喻低價)。這樣的群體,教育成本很大。他們中部分會有這樣的潛意識:通過app拉到生意,那是我爭取的,給你抽成錢,那是你剝削我的。(有點極端,但我強調了是部分,并且是潛意識)。
凡是通過金錢來維系的關系,都會很脆弱。你的產(chǎn)品若能增加他們每月1000塊的收入,他們會很忠心,若是增加每月1塊錢的收入,他們會讓你滾遠點(都不夠流量錢呢)。所以這其中是有個臨界值的,現(xiàn)在你在臨界值左邊還是右邊都不知道,你們之間的關系,比你認為的要脆弱。
2、契約精神。對,這是個死穴。都說新加坡的打車app運營的很好,但你沒想過兩國的國民素質基礎不一樣么?上文也提到,違約發(fā)生得不多,但仍是打車APP不能回避的心病。
3、有退路。你的產(chǎn)品若是做得讓人不滿意,那么首先他們可以轉用別的同類型的產(chǎn)品,再次可以轉用其他產(chǎn)品,比如微信,比如QQ,或者電招,最不濟,我不用你的產(chǎn)品了,照樣可以拉到活,照樣可以打到車,并且也許并不比用你的產(chǎn)品差很多。北京有個朋友說,電招叫車差不多半個小時能到(有位置不是很好的原因),路邊等等差不多也是半個小時左右,電招尚且做到如此,你打車app能厲害到什么程度?
4、司機挑活的。這是人之常情。好活不是誰都能搶到的,差活晾在那里沒人接。這是個可怕的死循環(huán),每循環(huán)一次,你的產(chǎn)品危機就增加一次。